「碟仙」:從西方引進的舶來品

星星與雨
星星與雨
Published in
3 min readJun 19, 2020

--

碟仙是發明剛滿一百年的新科技

身為台灣人,可能都有耳聞不要碰碟仙。碟仙的種種形象,或許讓人誤會是中國傳統的占卜。然而,碟仙卻是民國時期才從西方引進的時髦舶來品。

民國之前文獻從無「碟仙」記錄

在清代記錄鬼怪民俗的文獻裡,如《子不語》或《閱微草堂筆記》,都沒有「碟仙」的蹤跡。只有「扶乩」就是類似乩童這樣神靈上身、書寫神諭的記錄。

民國時期登報特價的碟仙:「科學靈乩」

1933(民國22)年廣東省的地方報《新會沙堆僑安月報》提到:「科學靈乩術,初盛行於羊市,再而盛行於江門。」

不過多久,這個「科學靈乩」就要風行全中國。

1934(民國23)年4月29日,上海《申報》則出現廣告:

神軍突起,科學靈乩圖!每套特價大洋二角,只用一隻普通碟子,就能與神鬼談話無迷信意味,全憑科學新法。投機進退、人事休咎、頭獎號碼、時局安危、貨物失竊、謀事得失⋯⋯只要一問,都能明白答出!人手一卷勝得萬能的顧問!南洋廣東,早已風行,今新到上海,老少男女均可隨時隨地施乩。⋯⋯碟乩係中國留德科學界徐桐先生所發明⋯⋯務要認明徐桐先生原編,以免偽貨誤人。

此時一大洋約等於新台幣100~200元,兩角就能買到頭獎號碼,真的很賺。不過最賺的還是上面那個「發明者」徐桐,有人說他「靠『碟仙』賺了一份三四萬塊錢的家當」(上海申報1934年11月9日)。

同年5月14日的《申報》又再仔細介紹:

扶乩法是這樣的:把碟子安置在黃紙中央,三個人個伸出一隻右手,用一隻按在碟子上,心裡默默地念著「煩碟仙請某某到來談話」,約十分鐘光景,碟子就會轉動起來。

這種碟仙確實和現在的幾乎一模一樣。

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一些事:

  1. 碟仙由中華民國廣州、上海等與外國貿易的地方傳入
  2. 碟仙標榜「科學」,並說是由「留德」的科學家發明。(發明人也賺大錢了。)
  3. 當時已有「碟仙」的稱呼。
  4. 當時中國人不太清楚碟仙要怎麼使用,需要報紙介紹。不過時人卻知道「扶乩」,所以廣告標榜相較於以前的「扶乩」(由宗教人士擔當神靈的媒介),新的「科學靈乩」可以「老少男女」、「隨時」、「隨地」。

為什麼碟仙順利打入民初中國?

由上面的線索,我們可以想像中國經歷五四運動(德先生、賽先生)的風潮下,事事都標榜要「科學化」。而傳統的「扶乩」被靈媒把持住,需要到廟裡遵守廟方規定的禁忌才能占卜。在這種新產品推出下,人人便能自行占卜問事,當然大受歡迎。而且商人抓準了「科學化」的風潮,標榜這是從先進的西方國家引進的,更可以洗去過往占卜「不科學」的印象。

甚至連當時國學大師高燮(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的祖父)都用這種「扶乩」和死去的女兒聊天,甚至把聊天內容刊登在上海《時報》的特別專欄,培養了非常多的讀者。

碟仙的原型:通靈板

Photo by Alexia Rodriquez on Unsplash

碟仙的原型是通靈板(ouija board),它在1890年被申請專利。通靈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西班牙流感期間因為死亡人數眾多,而大為流行。這個時間點也與碟仙傳入中國時間相當。

因此,碟仙是民國初年中國人自西方引進的舶來品。對於當時新逝世的亡者來說,可能是完全沒見過的新潮玩意兒。以更大的歷史尺度來看,碟仙更是發明剛滿一百年的新科技。

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

鬼的歷史,2017

中國末代皇帝──溥儀,也迷碟仙?

--

--